言语韵律中的思想与美

在没有文字的时候,韵律——神话、诗歌——皆是口耳相传,尔后它们又因文字的出现而有了实形的记载,也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。在言语或文字中透着的那些韵律,都是某种思想的表达。可可认为,思想是一个人的文化、生活背景以及那个人所经历的事情所造就的一种产物。记得在我所学的《古希腊喜剧选读》的课上,讲师是这么解释“文化”的。

“文化”(cultura)首先意味着农作:对土壤及其作物的培育,对土壤的照料,以及按其本性对土壤质量的提升。“文化”衍生性地、且在今天主要地意味着对心灵的培育,按心灵本性对其内在能力的照料和提升。就像土壤需要其培育者那样,心灵需要老师。

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作是我们“心灵的老师”呢,那些老师要在何处去寻觅呢?一般来说,一个伟大的人会有一个伟大的老师,而老师也会有他自己的老师,但终究我们会找到那么一些人,他们没有老师,他们正是那些伟大的心灵(Great Minds)。

当我们从咿呀学语一步步走到自己文化生命的开端时,哪些伟大的心灵是我们应该去找寻的呢?埃斯库罗斯曾经说过:“对于那些个孩子们应该由老师来教,而成年人则应该由诗人来教”。可见那些诗词言语中所蕴含的韵律,正是我们心灵的老师。

以古希腊的城邦教育为例。不论是严肃的肃剧还是轻快的谐剧,它们都和宗教祭祀相关——每年一度的酒神祭。当时的僭主,庇西斯特拉图(Peisistratus)将酒神祭拜表演引入雅典城邦,创办了戏剧节,而其原因则是——有抱负的统治者必须陶铸人民的性情,而戏剧就充当了民众的德育“教材”:通过戏剧,城邦民众反观自己的言行、审查自己的政治意见、雕琢自己的城邦美德。

不论是讲究平仄的中国诗歌,还是五/七/五/七/七的日本短歌,又或者是古希腊那一本本厚厚的戏剧台本。在这些言语文字韵律之间,人世间的哲思、喜乐哀愁、思念与爱都包括进来了,而这些美好的情感随着韵律,终传递到空间和时间的远方,在听者心中泛起波浪。也许正如——

不要再睡,好妻子,
唱你美妙的歌曲,
哀悼我们伊提斯,
黄颔百啭声无已,
清音穿过忍冬丛,
遥遥直达天帝宫,
使得金发太阳神,
邀神起舞击像筝,
引起众神齐唱和,
唱和你的悼亡歌。

——节选自《鸟》阿里斯托芬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18 − eleven =